想寫這篇心得也想了很久,2/27看完到現在都要兩星期了。

這部片的廣告真的是誤導,什麼驚悚恐怖片,在我看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去國際看的時候,後面還一群高中生還大學生在那邊說好恐怖看了睡不著,

拜託你們被鬼影嚇嚇之後再說這種話好嗎?

 

劇情大綱就是一個芭蕾舞團要新公演,原本的天鵝皇后要退休了,要選出新的天鵝皇后,

娜塔莉波曼演的妮娜很希望得到那個角色,她也得到了,但是她的演技一直無法突破,受限在一個範圍裡。

 

期間因為劇團負責人對她說的話跟她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母親給她的壓力令她開始產生了很多幻覺,

母親單親撫養她長大,對她的期望很高,把自己當年無法完成的夢想,都放到她身上期待她可以完成。

因此對她的管教很嚴格,母愛也因此變形。

 

最後公演那天她正式上場博得滿堂彩,表演結束之後疑似在舞台上死去。

 

戲就演到這裡,停在劇團負責人大喊快叫救護車,沒有人知道妮娜會不會被救活。

 

--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妮娜本身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傾向,發作就會有各種對她有輕重影響的幻覺跟妄想,

然後她本身的個性應該是A型人格,完美主義加上強迫症,

這方面我覺得戲劇給的資料太少,無法得知是否是母親的控制欲過盛造成的個性或是天生如此。

 

跟媽媽的親子關係,以相處模式來說我會認為是焦慮型的依附,

妮娜在電影中的所謂的自殘行為(把背不斷的抓傷),我其實不認為是所謂的自殘。

可能是因為他媽媽對他實施的控制慾過頭的教養方式造成的舒壓方式,

壓力過大她就會開始抓背,所以在長大以後潛意識的狀況下,妮娜其實對抓傷毫無所覺,可能在睡夢中進行,

讓她清醒的時候可以繼續母親給予的壓力。

 

妮娜的母親一直把自己為了照顧她所以急流勇退掛在嘴上,

自認為把妮娜呵護的無微不至,就算妮娜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仍然事必躬親。

 

當她發現妮娜背上又有傷痕的時候,甚至要幫妮娜剪指甲。

嘴裡不斷碎碎念自己有多關心自己的女兒之類的話。

所以母親本身知道妮娜的自殘,但她不知道這個行為是紓解她給予的壓力,

她把這個行為當作一種壞習慣,壓力出現就會發作(而壓力都不是自己給的)。

 

母親希望自己女兒可以比自己強所以嚴格的管教跟照顧妮娜,戲中經常都有表現出妮娜對母親的逃避跟依賴,

拿到天鵝皇后的角色其實等同她被劇團認可,可以登上舞台大紅大紫,

她終於比媽媽好了,這樣他媽媽就沒有資格,繼續以『我都是為了妳所以放棄了一切的這種態度壓迫她管教她。』

 

有一幕,是母親知道妮娜得到這個角色,為了慶祝買了很大的蛋糕回來。

妮娜只是覺得奶油蛋糕太大了,希望不要拿到太大一個切片,因為增胖對跳芭蕾沒有好處,

母親的處理方式是,打開垃圾桶說算了那不要吃了,整個蛋糕丟掉,

對妮娜施以威脅。 

 

在健康心理學課程中其實有提到一個說法,

食物等同於愛,當一個小孩出生,他除了哭就是要吃,吃飽了才能睡,才可以長大,

身為養育者,第一個讓小孩存活該做的就是讓他溫飽。

 

哺育小孩就是最開始的愛情,這一幕表達了,母親也以妮娜為榮,那份過重的母愛就像那一大個奶油蛋糕,

但妮娜不勘負荷,她理智上明白母親的愛情,

情感上她一直被壓制,甚至無法反抗(提出的意願以母親的威脅作結)。

扭曲的母愛以各種形式加諸在她的身上,不喜歡想躲,但因為依附關係還是會想辦法去接受, 壓力就像雪球愈來愈大,

然後反應在抓傷甚至是嘔吐上。

 

抓到一個段落覺得壓力解脫、吐到一個段落,把過多的愛吐掉,

讓身心穩定一點,再繼續接受下一輪的關心。

所以我不覺得妮娜有厭食症的原因在這,

她不是吃什麼就會去吐,通常只是壓力過大才會這麼做。

 

與蜜拉庫妮絲飾演的莉莉的對手戲也充分表達妮娜為了奪得這個角色耗費過度的心力致使她擁有重度的不安全感。
被母親過度關注只能表露無辜白天鵝的自己對上舉手投足都充滿吸引力的莉莉,
進入舞團就嚴重讓她感覺威脅的這個對象,
使她對莉莉又愛又恨,想藉由仿效變的像她,又不想真的像她。
尤其妮娜無時無刻都在渴求著總監的肯定,
感覺自己隨時會被取代,壓力值也就隨之飆高,
進而出現各式各樣的幻覺。

 

最後在舞台上她的確成功了,成功的扮演著一個操縱全場氣氛的黑天鵝,
但是她也付出了身心做為最大的代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xannen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